鱼类

中华鲟

发布时间:2017/02/06 18:10:33 作者: 来源: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别名:鲟鱼、鳇鲟、大癞子、黄鲟、着甲、腊子、覃龙、鳇鱼

分类地位:鲟形目、鲟科、鲟属

分布范围:中华鲟是现存鲟形目中唯一跨过北回归线以南的种类,中华鲟不是中国特产,但模式产地是中国。在我国黄河、长江、金沙江、珠江等均有分布

特征、习性及价值:中华鲟是一种稀有古代鱼类,素有“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之称,是淡水中发现的最大鱼类,据文献记载最大体重达560公斤,素有“长江鱼王”的美称。但中华鲟是典型洄游性鱼类,在近海生长9-18龄至性成熟后,溯河洄游至江河上游产卵繁殖。幼鱼于次年5-6月间降海抵达河口进行生理调节、索饵育肥,8-9月入海生活直至性成熟后进行重新溯河生殖洄游。中华鲟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及学术研究价值。

资源状况:据报道,上世纪70年代,中华鲟在长江里的繁殖群体能达到1万余尾,葛洲坝截流的80年代,骤减到2176尾,2000年仅有363尾,2010年估算只剩57尾。中国专家在2013和2014年度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联合监测中未能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这意味着野生中华鲟面临灭绝的危险。

濒危及保护: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CITES附录Ⅱ,The IUCN Red List:极危(CR,2010)。建有湖北宜昌中华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长江口中华鲟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江苏东台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等。长江水产研究所以及湖北宜昌中华鲟研究所分别在1983年和1984年实现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增值放流是恢复资源的重要举措。



Copyright(C)2015 Allright Reserved.www.gdou.edu.cn 版权所有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