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远古瑰宝 三叶虫化石

发布时间:2016/09/20 16:38:20 作者: 李明春 来源:中国海洋报


201607141452474592.jpg


几亿年前的古生代时期,海洋中生存着一种无脊椎动物,因背甲被两条背沟分为一个轴叶两个肋叶而得名“三叶虫”。三叶虫出现于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5亿年~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在地球上生存长达3.2亿年。

  三叶虫与珊瑚、海百合等动物共生,大多以浅海底栖爬行或以半游泳方式生活。在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中,埋在地下的三叶虫体逐渐变成了化石。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三叶虫化石1万多种,我国发现1000多种。中国的三叶虫化石是早古生代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划分和对比寒武纪地层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品种有蝙蝠虫、四川虫、副四川虫、似栉壳虫、王冠虫和沟通虫。

  我国对三叶虫化石的观赏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齐国就用蝙蝠石(三叶虫化石的一种)制砚。到宋、明、清代时,众多藏家争相把玩,三叶虫化石被誉为“多福石”“鸿福石”。

  山东境内大汶口流域是世界上三叶虫化石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该地区的三叶虫生于古生代的中寒武纪,距今约有5亿年。化石不是完整的虫体化石,而是在形成过程中只有虫体的硬体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体一倍,两弓如翼融为一体。因为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燕子石”,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大汶口流域的三叶虫化石品种繁多,虫体鲜艳,石质坚韧细腻,受到藏家的关注和喜爱。

  三叶虫化石除直接收藏,还可进行再加工。在保持化石完整的基础上,可通过镶、嵌、雕、刻、镂等工艺做成茶盘、砚台、屏风等化石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Copyright(C)2015 Allright Reserved.www.gdou.edu.cn 版权所有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博物馆